• 学院介绍
  • 行政团队
  • 交流合作
  • 学院生活
  • 学院宣传册
  • 学院宣传片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致力于研究生命现象和疾病机理以及研发生物医药新技术和疾病诊治新方法,培养具有生物、医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多学科背景的顶尖复合型创新人才,建立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生命科学学院面向全球引进优秀的科学家,结构合理、学科交叉的人才队伍初具雏形,涵盖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组学、遗传学等领域已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生命科学学院已建成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平台和实验动物中心,下设冷冻电镜平台、质谱平台、流式平台、 显微成像平台、基因组平台、代谢平台、高通量平台、表型分析平台和公用仪器和洗消平台,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学科方向

生命科学学院涵盖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7个学科方向,独特的平行结构打破了不同学科方向的界限,有助于在攻关重大课题的讨论中,推动学科交叉合作、迸发科学灵感。

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

学科带头人 施一公

学科召集人 柴继杰

本方向主要研究与重要生物学过程或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探索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蛋白质表达、修饰和相互作用规律;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学科骨干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在研究核孔复合物组装和剪接体剪接过程、受精过程中关键离子通道复合体的结构基础、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和分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血清蛋白标志物等方面取得多项突出成果。  


细胞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 于洪涛

学科召集人 蔡  尚

本方向以干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神经细胞等为研究对象,在细胞层面上探索发育、衰老和疾病过程中细胞的稳态平衡、命运决定、信号通讯、细胞器功能等生命现象,以阐释细胞复制增殖、肿瘤发生进展、病原宿主互作、大脑正常运作及病理发生中的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物理学基本规律。学科骨干已在细胞分裂、细胞迁移、基因复制转录、细胞应激、信号转导、基因组稳定性、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国际公认的学术成果。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 许  田

学科召集人 马仙珏

本方向探索遗传和发育的基本原理和机理的异常怎样影响疾病、衰老和再生。本项目教授以线虫、涡虫、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和人为研究对象,从干细胞、器官、个体到群体,利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和技术,在各自领域的最前沿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转化应用探索。

本项目以青年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通过前沿交叉研究课题、课程、尖端技术和仪器培养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一流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

神经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 马秋富

学科召集人 何丹阳

本方向聚焦神经科学前沿领域,开发研究神经系统的新技术,探索大脑发育和运作的基本规律,解释脑疾病的细胞分子机制。重点解析行为决策等认知过程的神经网络,阐明生理与病理中大脑以及其与外周器官之间的互作机理,关注神经-血管、神经-免疫等互作单元的调控机制。


免疫与微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 孙  仁

学科召集人 常  兴

本方向以致病微生物和免疫系统为研究重点,从新型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多层面入手,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破解人类重大疾病的免疫机制,为相关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基础。同时,集中力量突破传染病机理、诊疗、防治中的重大科学瓶颈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疫情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另外,本方向将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优秀的免疫和微生物学家。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 杨  剑

学科召集人 卢培龙

本方向研究生物系统组成成分的构成与相互关系,整合系统论和相关的实验、计算方法; 融会工程科学原理,重编改造天然的或设计合成新的生物体系,以揭示生命规律和构筑新一代生物工程体系。研究内容涵盖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生物技术等多种学科。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并已取得多项突出性成果。


化学生物学(和理学院共建)

学科带头人 杨  丹

学科召集人 党波波

本方向立足于化学与生物学的有机交叉融合,发展先进的化学合成、化学分析、生物分析技术,来探究、干预、操控复杂的生命过程。学科骨干在天然小分子发现,小分子生物探针开发,小分子药物设计,多肽、蛋白类大分子设计改造等领域有深厚的积淀,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